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明確各部門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職責,規范事發后的應對工作,提高事件應對能力,避免或減輕事件影響,加強企業與政府應對工作銜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以及其他相關法規、標準、文件,按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以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的要求,編制本預案。
1.2 適用范圍
1.2.1 范圍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位于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廠區東側距廠界約1200m為鮮豐村;南側距廠界約2000m為老吉拉吐村;西南側距廠界約970m為吉拉吐小后屯;西側距廠界約1400m為葛新窩堡村;西北側距廠界約1800m為前郭石化A區居民區,距廠界約2000m為前郭礦區居民區,距廠界約2400m為孫家窩堡村;北側200-1200m分布不同規模的大棚;東北側距廠界約2400m為糧窩村。本預案適用于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現有規模在運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突發環境事件。公司應做好事故前預警、事故中應急處置及事故后應急監測等工作,將突發環境事件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1)原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件,以及影響地表水水質的環境污染事件等;因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廢氣、廢水、固體廢物等環境污染事件。
(2)次生、衍生性環境污染事件。在生產、經營、貯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因發生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有毒有害物質,或在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因處置不當而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
(3)因廠外附近的環境污染事件所引發的環境應急行動。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地不在本公司內,但可能會影響本公司的正常運行。
(4)營運過程中因生產裝置、污染防治設施、設備等因素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
本預案不包括此預案備案后發生的改擴建裝置,若本公司內部應急小組人員變更、現有裝置應急物資及設備變更等情況下,本公司環保部相關人員需及時修訂預案。
1.2.2 環境污染事故的分類
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全書(第二版)》相關內容及本企業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突發環境事件分為三類:
⑴水污染事件;
⑵大氣污染事件;
⑶土壤污染事件。
圖1-1 突發環境事件分類
1.3 工作原則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在建立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系統及其響應程序時,應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事故狀態下,以人為本,盡量保護環境,減少財產損失,具體貫徹如下原則:
(1)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本公司實際;
(2)救人第一、環境優先;
(3)先期處置、防止危害擴大;
(4)快速響應、科學應對;
(5)應急工作與崗位職責相結合。
1.4 事件分級
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辦函[2014]119號)中生命和財產損失、環境污染事故嚴重性和緊急程度進行分級,突發環境事件分為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重大環境事件(Ⅱ級)、較大環境事件(Ⅲ級)和一般環境事件(Ⅳ級)四級。事故分級詳見表1-1。
表1-1 事故分級
事件分級
|
危害程度
|
特別重大環境事件(Ⅰ級)
|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萬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設區的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重大跨國境影響的境內突發環境事件。
|
重大環境事件
(Ⅱ級)
|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該區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省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
較大環境事件
(Ⅲ級)
|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
5.因環境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
6. Ⅲ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輻射污染后果的;
7.造成跨設區的市級行政區域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
一般環境事件
(Ⅳ級)
|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傷的;
2.因環境污染疏散、轉移人員5000人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下的;
4.因環境污染造成跨縣級行政區域糾紛,引起一般性群體影響的;
5. Ⅳ、Ⅴ類放射源丟失、被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的;鈾礦冶、伴生礦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的;
6.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尚未達到較大突發環境事件級別的。
|
1.5 應急預案體系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應急預案體系是由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求,針對本公司的現有規模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總體應急預案,不單獨制定各專項應急預案。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后,涉事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生產經營者必須采取應對措施,并立即向當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報告,同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因生產安全事故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安全監管等有關部門應當及時通報同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通過互聯網信息監測、環境污染舉報熱線等多種渠道,加強對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收集,及時掌握突發環境事件發生情況。
事發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接到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或監測到相關信息后,應當立即進行核實,對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和類別作出初步認定,按照國家規定的時限、程序和要求向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同級人民政府報告,并通報同級其他相關部門。突發環境事件已經或者可能涉及相鄰行政區域的,事發地人民政府或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及時通報相鄰行政區域同級人民政府或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逐級上報,必要時可越級上報。
接到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跨省級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時,環境保護部要及時通報相關省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
對以下突發環境事件信息,省級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部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
(1)初判為特別重大或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2)可能或已引發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突發環境事件;
(3)可能造成國際影響的境內突發環境事件;
(4)境外因素導致或可能導致我境內突發環境事件;
(5)省級人民政府和環境保護部認為有必要報告的其他突發環境事件。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嚴重程度和發展態勢,將應急響應設定為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四個等級。初判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分別啟動Ⅰ級、Ⅱ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初判發生較大突發環境事件,啟動Ⅲ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初判發生一般突發環境事件,啟動Ⅳ級應急響應,由事發地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應對工作。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介入后,由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員進行統一指揮,企業內部指揮人員隨時配合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員發布應急救援指令,應急小組成員做好隨時參與到應急救援工作當中的準備;配合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人員對現場進行調查取證,設法查找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污染事故基本控制穩定以后,領導小組應根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命令迅速開展處置工作。
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要與安全生產預案聯動,較大環境事件聯動體系要以松原市政府應急預案為基礎逐級聯動。
突發環境事件發生在易造成重大影響的地區或重要時段時,可適當提高響應級別。應急響應啟動后,可視事件損失情況及其發展趨勢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響應過度。
聯動體系見圖1-2。
2 企業基本情況
2.1 企業基本概況
2.1.1 企業基本信息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位于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廠區東側距廠界約1200m為鮮豐村;南側距廠界約2000m為老吉拉吐村;西南側距廠界約970m為吉拉吐小后屯;西側距廠界約1400m為葛新窩堡村;西北側距廠界約1800m為前郭石化A區居民區,距廠界約2000m為前郭礦區居民區,距廠界約2400m為孫家窩堡村;北側200-1200m分布不同規模的大棚;東北側距廠界約2400m為糧窩村。本公司的基本情況詳見表2-1。其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
表2-1 企業基本情況匯總表
序 號
|
項 目
|
內 容
|
1
|
企業名稱
|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
|
2
|
企業類型
|
其他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
3
|
所屬行業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4
|
法人代表
|
劉士偉
|
5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91220700MA1827AXXX
|
6
|
通訊地址
|
松原石油化學工業循環經濟園區
|
7
|
郵政編碼
|
138000
|
8
|
聯 系 人
|
張超
|
9
|
電 話
|
18843805112
|
10
|
年工作
|
8000小時
|
11
|
年末職工人數
|
650人
|
12
|
占地面積
|
263351.79m2
|
13
|
中心經度
|
124°52′36.04″
|
14
|
中心緯度
|
45°04′31.52″
|
2.1.2 企業相關環評批復要求情況
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委托吉林省中實環保工程開發有限公司編制完成了《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萬噸/年汽油改質-20萬噸/年柴油改質聯合裝置改造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并于2016年5月獲得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松環建字[2016]27號、松環建字[2016]28號)。本公司環評批復落實情況見表2-2。
表2-2 企業環保手續落實情況
序號
|
松環建字[2016]27號
|
企業建設情況
|
落實情況
|
1
|
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認真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施工場界噪聲達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相關標準,施工期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廠區內防滲旱廁定期清掏外運用作農家肥;有效控制施工揚塵,妥善處置施工棄土、棄渣和固體廢物,防止施工噪聲、廢水、廢氣、揚塵、固廢等污染周圍環境。
|
施工期已加強環境管理,認真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施工場界噪聲達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相關標準,施工期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廠區內防滲旱廁定期清掏外運用作農家肥;有效控制施工揚塵,施工棄土、棄渣和固體廢物已妥善處置。
|
已落實
|
2
|
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近期經廠區擬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直接排放標準限值后進入松原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滿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遠期經廠區內擬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間接排放標準限值及松原市城區東部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限值后,經廠區總排口進入區域污水管網,經松原市城區東郊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
|
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經廠區自建的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標1中直接排放標準后進入松原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滿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排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
|
已落實
|
3
|
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工藝廢氣進入火炬燃燒處理;廢酸處理裝置尾氣經堿液吸收處理,滿足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后經30米高排氣筒排放;蒸汽鍋爐(燃天然氣)煙氣滿足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新建燃氣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后經60米高排氣筒排放;導熱油爐(燃煤)煙氣經袋式除塵、雙堿法脫硫、爐內脫硝處理,滿足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新建燃煤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后經60米高排氣筒排放。
|
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工藝廢氣進入火炬燃燒處理;廢酸處理裝置尾氣經堿液吸收處理,滿足GB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后經30米高排氣筒排放;蒸汽鍋爐(燃天然氣)煙氣滿足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新建燃氣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后經19米高排氣筒排放;導熱油爐(燃煤)煙氣經袋式除塵、雙堿法脫硫、爐內脫硝處理,滿足GB13271-2014《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新建燃煤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后經60米高排氣筒排放。
|
已落實
|
4
|
加強原輔材料及產品儲運、裝卸過程的環境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管道、閥門等密封連接部位,確保無組織排放廢氣滿足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排放;對污水處理站產生惡臭氣體的池體要加蓋密閉并采取有效的吸附措施,確保惡臭氣體滿足GB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排放限值后排放;煤場、渣場半封閉,采取設防塵網、定期灑水等有效降塵措施減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
已加強原輔材料及產品儲運、裝卸過程的環境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管道、閥門等密封連接部位,確保無組織排放廢氣滿足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排放;污水處理站池體采取有效的吸附措施,確保惡臭氣體滿足GB14554-1993《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排放限值后排放;煤場、渣場半封閉,通過設防塵網、定期灑水等有效降塵措施減輕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
已落實
|
5
|
強化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有效的隔聲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Ⅲ類區標準要求;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過濾物、廢油及污水處理站污泥等危險廢物要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及轉運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暫存,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外運處置;廢酸經再生處理后回用于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爐渣、脫硫系統產生的石膏等收集后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定期送至垃圾填埋場,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
通過采用低噪聲設備,對于聲級值較大的泵類等安裝基礎減振材料、輸送口采用軟連接、將泵類置于室內并在建筑物內墻安裝吸聲材料等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Ⅲ類區標準要求;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過濾物、廢油及污水處理站污泥等危險廢物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及轉運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暫存,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外運處置;廢酸經再生處理后回用于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爐渣、脫硫系統產生的石膏等收集后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定期送至垃圾填埋場,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
已落實
|
6
|
廠區合理布局,實施雨污分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儲罐區的環境管理;生產裝置區、原料及產品貯存罐區、事故應急池、煤場及渣場等要做好硬化、防滲處理并相應設立圍堰、圍堤;新建3座事故應急池(總容積18354立方米),確保事故狀況下可將物料或廢水引入事故池;廠區污水及雨水總排口設置切換設施,防止事故情況下物料經雨水或污水管線進入地表水體。
|
廠區合理布局,實施雨污分流,生產裝置區、原料及產品貯存罐區、事故應急池、煤場及渣場等已做好硬化、防滲處理并相應設立圍堰、圍堤;建設5座事故應急池(總容積19065立方米),確保事故狀況下可將物料或廢水引入事故池;廠區污水及雨水總排口設置切換設施,防止事故情況下物料經雨水或污水管線進入地表水體。
|
已落實
|
7
|
按照環境保護有關規定安裝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并與環保部門進行聯網,并確保在線監測設施正常運行;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環境應急防控體系,強化生產、存儲、轉運等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完善應急處理措施和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
已安裝煙氣在線監測系統,并與環保部門進行聯網,確保在線監測設施正常運行;已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環境應急防控體系,應急預案已備案,通過定期開展應急演練,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
已落實
|
序號
|
松環建字[2016]28號
|
企業建設情況
|
落實情況
|
1
|
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認真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施工場界噪聲達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相關標準,施工期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廠區內防滲旱廁定 期清掏外運用作農家肥;有效控制施工揚塵,妥善處置施工棄土、棄渣和固體廢物,防止施工噪聲、廢水、廢氣、揚塵、固廢等污染周圍環境。
|
施工期已加強環境管理,認真落實水土保持和生態保護措施,防止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施工場界噪聲達到GB12523-2011《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相關標準,施工期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生活污水排入廠區內防滲旱廁定期清掏外運用作農家肥;有效控制施工揚塵,施工棄土、棄渣和固體廢物已妥善處置。
|
已落實
|
2
|
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依托“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項目”中污水處理站,近期經廠區擬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直接排放標準限值后進入松原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滿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遠期經擬建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間接排放標準限值及松原市城區東部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限值后,經廠區總排口進入區域污水管網,經松原市城區東郊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
|
近期:生產廢水及生活污水經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直接排放標準限值后進入松原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滿足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
遠期:經廠區內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表1中間接排放標準限值及松原市城區東部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限值后,經廠區總排口進入區域污水管網,經松原市城區東郊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GB18918-200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
|
已落實
|
3
|
汽油改質裝置產生的酸性氣及溶劑再生裝置產生的酸性氣經管網送至酸性水汽提裝置進行處理;柴油改質裝置及酸性水汽提裝置產生的烴類、酸性氣經脫硫后作為燃料氣燃燒或送至火炬(依托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中火炬)進行燃燒后排放;汽油改質、柴油改質配套建設的兩臺加熱爐(燃天然氣)及天然氣制氫裝置配套建設的轉化爐 (燃料為廠內燃料氣)產生的煙氣滿足GB31570-2015《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分別經38米、18米、25米高排氣筒排放。
|
汽油改質裝置產生的酸性氣及溶劑再生裝置產生的酸性氣經管網送至酸性水汽提裝置進行處理;柴油改質裝置及酸性水汽提裝置產生的烴類、酸性氣經脫硫后作為燃料氣燃燒或送至火炬(依托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中火炬)進行燃燒后排放;汽油改質、柴油改質配套建設的加熱爐及天然氣制氫裝置配套建設的轉化爐 (燃料為廠內燃料氣)產生的煙氣滿足GB31570-2015《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分別經38米、18米、25米高排氣筒排放。
|
已落實
|
4
|
加強原輔材料及產品儲運、裝卸過程的環境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管道、閥門等密封連接部位,確保無組織排放廢氣滿足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排放;強化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落實有效的隔聲降噪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Ⅲ類區標準要求。
|
已加強原輔材料及產品儲運、裝卸過程的環境管理,定期維護保養管道、閥門等密封連接部位,確保無組織排放廢氣滿足GB31571-2015《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相應標準要求后排放;通過采用低噪聲設備,對于聲級值較大的泵類等安裝基礎減振材料、輸送口采用軟連接、將泵類置于室內并在建筑物內墻安裝吸聲材料等措施,確保廠界噪聲滿足GB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中Ⅲ類區標準要求。
|
已落實
|
5
|
各裝置產生的過濾廢物、廢保護劑、廢催化劑、廢瓷球、廢精制劑、廢再生劑、廢改質劑、廢填料、廢機油等危險廢物要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及轉運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暫存,并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外運處置;廢包裝物收集后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定期送至垃圾填埋場,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
各裝置產生的過濾廢物、廢保護劑、廢催化劑、廢瓷球、廢精制劑、廢再生劑、廢改質劑、廢填料、廢機油等危險廢物要嚴格按照危險廢物貯存及轉運的相關規定進行收集暫存,并定期委托有資質單位外運處置;廢包裝物收集后綜合利用,生活垃圾定期送至垃圾填埋場,避免產生二次污染。
|
已落實
|
6
|
廠區合理布局,實施雨污分流,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儲罐區的環境管理;生產裝置區、原料及產品貯存罐區要做好硬化、防滲處理并設立相應圍堰、圍堤;項目依托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項目中事故應急池(總容積18354立方米),確保事故狀況下可將物料或廢水引入事故池;廠區污水及雨水總排口設置切換設施,防止事故情況下物料經雨水或污水管線進入地表水體。
|
廠區合理布局,實施雨污分流,生產裝置區、原料及產品貯存罐區已做好硬化、防滲處理并設立相應圍堰、圍堤;項目依托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及配套工程項目中事故應急池(總容積19065立方米),確保事故狀況下可將物料或廢水引入事故池;廠區污水及雨水總排口設置切換設施,防止事故情況下物料經雨水或污水管線進入地表水體。
|
已落實
|
7
|
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環境應急防控體系,強化生產、存儲、轉運等過程中的環境管理;完善應急處理措施和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
已落實各項風險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環境應急防控體系,應急預案已備案,通過定期開展應急演練,防止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
已落實
|
2.1.3 企業建、構筑物及主要設備
(1)主要建、構筑物
本公司占地面積263351.79m2,主要建(構)筑物見表2-3。
表2-3 本公司主要工程內容及建(構)筑物
序號
|
建(構)筑物名稱
|
層數
|
結構
形式
|
耐火
等級
|
建筑面
積(m2)
|
火災危
險性類別
|
備注
|
1
|
生產管理區
|
|
|
|
|
|
|
(1)
|
行政辦公樓
|
5
|
框架結構
|
二級
|
5878.25
|
戊
|
|
(2)
|
食堂車庫
|
2
|
框架結構
|
二級
|
2560
|
戊
|
|
(3)
|
生產辦公樓
|
5
|
框架結構
|
二級
|
4840.59
|
戊
|
|
(4)
|
供應倉庫
|
1
|
框架結構
|
二級
|
1148.56
|
戊
|
儲存江南廠備品備件
|
(5)
|
66KV總變電
|
2
|
框架結構
|
二級,變壓器室為一級
|
1627.24
|
戊
|
|
(6)
|
消防樓
|
2
|
框架結構
|
二級
|
1354.9
|
戊
|
|
2
|
生產區
|
|
|
|
|
|
|
(1)
|
銷售中心
|
3
|
框架結構
|
二級
|
1072.71
|
戊
|
|
(2)
|
鍋爐房
|
1
|
鋼筋混凝土結構加鋼結構
|
二級
|
818.1
|
丁
|
|
(3)
|
空壓站
|
1
|
框架鋼結構
|
二級
|
360
|
戊
|
|
(4)
|
中心控制室
|
1
|
鋼筋混凝土抗暴結構
|
二級
|
253
|
戊
|
|
(5)
|
中心化驗室
|
4
|
框架結構
|
二級
|
2454
|
戊
|
|
(6)
|
區域變電所1
|
4
|
混凝土框架結構
|
二級
|
2124
|
丁
|
|
(7)
|
區域變電所2
|
2
|
混凝土框架結構
|
二級
|
1290
|
丁
|
|
(8)
|
區域機柜間
|
1
|
鋼筋混凝土抗暴結構
|
二級
|
450
|
戊
|
|
(9)
|
余熱回收站
|
1
|
框架結構
|
二級
|
135
|
戊
|
|
(10)
|
化學水處理站
|
1
|
框架結構
|
二級
|
1188
|
戊
|
|
(2)主要設備
表2-4 3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裝置主要設備一覽表
序號
|
設備名稱
|
單位
|
數量
|
1
|
反應器類
|
臺
|
1
|
2
|
塔類
|
臺
|
5
|
3
|
容器類
|
臺
|
15
|
4
|
換熱器類
|
臺
|
30
|
5
|
機泵類
|
臺
|
33
|
6
|
其他設備
|
臺
|
4
|
7
|
壓縮機
|
臺
|
1
|
表2-5 廢酸處理裝置主要設備一覽表
序號
|
設備名稱
|
單位
|
數量
|
1
|
空氣鼓風機
|
臺
|
2
|
2
|
廢酸裂解爐
|
臺
|
1
|
3
|
余熱鍋爐
|
臺
|
1
|
4
|
動力波洗滌器
|
臺
|
1
|
5
|
填料塔
|
臺
|
1
|
6
|
電除霧器
|
臺
|
2
|
7
|
稀酸泵
|
臺
|
4
|
8
|
稀酸貯槽
|
臺
|
1
|
9
|
稀酸板式換熱器
|
臺
|
1
|
10
|
轉化器
|
臺
|
1
|
11
|
換熱器
|
臺
|
5
|
12
|
電爐
|
臺
|
2
|
13
|
干吸塔
|
臺
|
3
|
14
|
干吸循環槽
|
臺
|
3
|
15
|
貯酸罐
|
只
|
2
|
16
|
地下槽
|
臺
|
1
|
17
|
濃酸管殼式換熱器
|
臺
|
3
|
18
|
二氧化硫風機
|
臺
|
2
|
19
|
濃酸循環泵
|
臺
|
4
|
20
|
地下槽泵
|
臺
|
2
|
21
|
尾氣吸收塔
|
臺
|
1
|
22
|
尾吸循環泵
|
臺
|
2
|
23
|
堿液泵
|
臺
|
1
|
24
|
堿液槽
|
臺
|
1
|
25
|
循環水系統
|
套
|
1
|
26
|
煙囪
|
個
|
1
|
表2-6 40萬噸/年汽油改質主體裝置一覽表
序
號
|
設備位號
|
設備名稱
|
數量(臺)
|
規格(型號)及特性(性能)參數
|
操作條件
|
操作
|
備用
|
介質名稱
|
溫度℃
|
壓力MPaG
|
一
|
反應器類
|
|
|
|
|
|
|
|
1
|
R-101
|
預加氫反應器
|
1
|
0
|
Φ1600×17600
|
烴、氫氣
|
210
|
2.4
|
2
|
R-201
|
加氫精制反應器Ⅰ
|
1
|
0
|
Φ1800×12000
|
烴、氫氣、
|
316
|
2.55
|
3
|
R-202
|
加氫精制反應器Ⅱ
|
1
|
0
|
Φ1800×5850
|
烴、氫氣、
|
358
|
2.25
|
4
|
R-100AB
|
保護反應器
|
2
|
0
|
Φ1400×4200
|
烴、氫氣
|
150
|
2.4
|
二
|
塔類
|
|
|
|
|
|
|
|
1
|
C-101
|
催化汽油切割塔
|
1
|
0
|
Φ2400/3200×42500(切線長)
40層浮閥塔板;雙溢流
|
烴、氫氣、
|
192.4
|
0.43
|
2
|
C-201
|
循環氫脫硫塔
|
1
|
0
|
Φ1200×14400(切線長)
15層浮閥塔板:單溢流
|
氫氣、硫化氫、
輕烴、胺液
|
47.4
|
1.55
|
3
|
C-202
|
汽提塔
|
1
|
0
|
Φ1000/1400/2000×34800(切線長)
30層浮閥塔板:單溢流
|
烴、氫氣、
硫化氫
|
197.3
|
0.48
|
三
|
容器
|
|
|
|
|
|
|
|
1
|
V-101
|
原料緩沖罐
|
1
|
0
|
Φ3400×6500(切線長)mm 臥式
分水包:Φ600×800
|
烴
|
40
|
0.3
|
2
|
V-102
|
催化汽油切割塔回流罐
|
1
|
0
|
Φ3000×7000(切線長)mm 臥式
分水包:Φ600×800
|
烴、氫氣、水
|
40
|
0.35
|
3
|
V-104
|
催化汽油切割塔閃蒸罐
|
1
|
0
|
Φ1200×3500(切線長)mm
|
烴、氫氣、水
|
40
|
0.35
|
4
|
V-201
|
低壓分離器
|
1
|
0
|
Φ2400×6000(切線長)mm
分水包:Φ1000×1200mm
|
烴、水、氫氣
|
40
|
1.6
|
5
|
V-202
|
脫硫塔入口分液罐
|
1
|
0
|
Φ1000×2000(切線長)mm
|
循環氫、硫化氫、輕烴
|
40
|
1.58
|
6
|
V-203
|
壓縮機入口分液罐
|
1
|
0
|
Φ1000×2400(切線長)mm
|
氫氣、水
|
40
|
1.5
|
7
|
V-204
|
注水罐
|
1
|
0
|
Φ1000×2400(切線長)mm
|
烴、氫氣、水
|
常溫
|
0.05
|
8
|
V-205
|
貧胺液罐
|
1
|
0
|
Φ1000×2000(切線長)mm
|
貧胺液
|
40
|
0.05
|
9
|
V-206
|
汽提塔回流罐
|
1
|
0
|
Φ1000×3000(切線長)mm
水包Φ600×800mm
|
烴、硫化氫、水、氫氣
|
40
|
0.42
|
10
|
V-207
|
緩蝕劑罐
|
1
|
0
|
Φ1200×1500(切線長)mm
|
緩蝕劑
|
常溫
|
0.05
|
11
|
V-304
|
硫化劑
|
|
|
Φ3000×7000(切線長)mm 立式
|
污油、水
|
常溫
|
0.05
|
12
|
V-401
|
燃料氣罐
|
1
|
0
|
Φ1000×2000(切線長)mm 立
|
烴、氫氣、水
|
常溫
|
0.05
|
13
|
V-403
|
凈化風罐
|
1
|
0
|
Φ1000×3000(切線長)mm 立式
|
貧胺液
|
40
|
0.05
|
14
|
V-303
|
廢胺液罐
|
1
|
0
|
Φ1000×2500(切線長)mm水包Φ600×800mm
|
烴、硫化氫、水、氫氣
|
40
|
0.42
|
四
|
冷換
|
|
|
|
|
|
|
|
1
|
A-101
|
催化汽油切割塔表面蒸發空冷器
|
1
|
0
|
|
烴、硫化氫、水、氫氣
|
90
|
0.4
|
2
|
A-201
|
加氫產物蒸發空冷器
|
1
|
0
|
|
反應產物
|
137.8
|
2.1
|
3
|
A-202
|
汽提塔表面蒸發空冷器
|
1
|
0
|
|
汽提塔頂物料
|
77
|
0.45
|
4
|
A-203
|
精制油空冷器
|
1
|
0
|
|
烴
|
92
|
0.7
|
5
|
E-101AB
|
重汽油/催化汽油換熱器
|
|
|
BIU600-6.3/4.0-85-6/25-4I B=300
|
重汽油
|
195
|
3
|
|
|
|
|
|
|
汽油餾分
|
112
|
2.75
|
6
|
E-102AB
|
預加氫反應進出料換熱器
|
1
|
0
|
BIU600-4.0/4.0-85-6/25-2I
|
預加氫后汽油餾分
|
210
|
2.3
|
7
|
E-103
|
催化汽油切割塔水冷器
|
1
|
0
|
BIU700-4.0/4.0-120-6/25-2I B=300
|
汽油餾分
|
200
|
2.45
|
|
|
|
|
|
|
導熱油
|
260
|
0.6
|
8
|
E-104
|
催化汽油切割塔水冷器
|
1
|
0
|
BIU900-2.5/2.5-26/25-4I B=300
|
循環水
|
40
|
0.4
|
|
|
|
|
|
|
輕汽油
|
55
|
0.38
|
9
|
E-105
|
切割塔底再沸器
|
1
|
0
|
BJS-2.5-260-6/25-6 B=200
|
導熱油
|
260
|
0.6
|
|
|
|
|
|
|
重汽油
|
186
|
0.43
|
10
|
E-106
|
催化汽油切割塔換熱器
|
1
|
0
|
BIU900-2.5/2.5-215-6/25-2I B=450
|
輕汽油
|
96
|
0.4
|
|
|
|
|
|
|
熱媒水
|
90
|
0.8
|
11
|
E-107
|
催化汽油切割塔輕相水冷器
|
1
|
0
|
BIU400-4.0/2.5-30-6/25-2I B=200
|
輕汽油
|
70
|
0.4
|
|
|
|
|
|
|
循環水
|
40
|
0.4
|
12
|
E-201
|
反應進出換熱器
|
1
|
0
|
BFU1200-6.3/6.3-
397-6/25-2/2 I B=300
|
|
|
|
13
|
E-202
|
加氫產物水冷器
|
1
|
0
|
BFU1200-6.3/6.3-
397-6/25-2/2 I B=300
|
循環水
|
38
|
0.4
|
|
|
|
|
|
|
重汽油改質后重汽油
|
55
|
2.05
|
14
|
E-203
|
貧胺液加熱器
|
1
|
0
|
BIU600-2.5/2.5-85-6/25-4I
|
低壓蒸汽
|
180
|
0.8
|
|
|
|
|
|
B=200
|
貧胺液
|
50
|
1.9
|
15
|
E-204ABC
|
汽提塔進料換熱器
|
1
|
0
|
BIU400-2.5/2.5-25-6/25-4I
|
精制油
|
174
|
0.75
|
|
|
|
|
|
B=150
|
加氫產物
|
140
|
1.1
|
16
|
E-205
|
汽提塔水冷器
|
1
|
0
|
BJS700-4.0-120-6/25-2I
|
精制油
|
40
|
0.45
|
|
|
|
|
|
B=450
|
汽提塔頂氣
|
55
|
0.43
|
17
|
E-206
|
汽提塔再沸器
|
1
|
0
|
BJS700-4.0-120-6/25-2I
|
蒸汽
|
230
|
2.27
|
|
|
|
|
|
B=450
|
精制油
|
201
|
0.49
|
18
|
E-207
|
精制油冷卻器
|
1
|
0
|
BIU700-2.5/2.5-120-6/25-4I B=200
|
循環水
|
40
|
0.45
|
19
|
E-208
|
加氫產物/汽提塔進料換熱器
|
1
|
0
|
BIU500-2.5/2.5-50-6/25-4I B=200
|
循環水
|
133
|
1.75
|
|
|
|
|
|
|
精制油
|
103
|
1.1
|
20
|
E-209
|
加氫產物換熱器
|
1
|
0
|
BIU700-2.5/2.5-120-6/25-2I B=200
|
加氫產物
|
95
|
1.65
|
|
|
|
|
|
|
重汽油
|
80
|
0.8
|
21
|
E-210
|
精制油換熱器
|
1
|
0
|
BIU600-2.5/2.5-90-6/25-2I B=200
|
加氫產物
|
130
|
0.7
|
五
|
加熱爐
|
|
|
|
|
熱媒水
|
70
|
0.8
|
1
|
F-201
|
加氫反應加熱爐
|
1
|
0
|
|
烴、氫氣、硫化氫
|
316/350
|
2.5
|
表2-7 40萬噸/年汽油改質泵類及壓縮機設備一覽表
序號
|
設備名稱
|
設備位號
|
臺數
|
主要操作條件
|
功率kW
|
操 作
|
備 用
|
介質
|
流量m3/h
|
溫度℃
|
入口壓力MPa(G)
|
出口壓力MPa(G)
|
軸功率
|
原動機功率
|
1
|
催化汽油進料泵
|
P-101A/B
|
1
|
1
|
原料汽油
|
80
|
40
|
|
|
93.4
|
132
|
2
|
催化汽油切割塔回流泵
|
P-102A/B
|
1
|
1
|
輕汽油
|
92
|
40
|
0.43
|
3
|
95
|
132
|
3
|
加氫進料泵
|
P-103A/B
|
1
|
1
|
重汽油
|
68.9
|
193
|
0.05
|
2.5
|
14.1
|
22
|
4
|
注水泵
|
P-201A/B
|
1
|
1
|
除鹽水
|
3.5
|
40
|
0.05
|
1.9
|
12.2
|
18.5
|
5
|
貧胺液注入泵
|
P-202A/B
|
1
|
1
|
貧胺液
|
4.5
|
40
|
0.48
|
0.75
|
8.9
|
15
|
6
|
汽提塔底泵
|
P-203A/B
|
1
|
1
|
精制油
|
68.9
|
198
|
0.42
|
1.1
|
4.6
|
7.5
|
7
|
汽提塔回流泵
|
P-204A/B
|
1
|
1
|
輕烴
|
4
|
40
|
0.43
|
1.1
|
4.6
|
7.5
|
8
|
緩蝕劑泵
|
P-205A/B
|
1
|
1
|
緩蝕劑
|
0.3L/h
|
40
|
0
|
1.1
|
0.0001
|
0.55
|
9
|
酸性水泵
|
P-206A/B
|
1
|
1
|
酸性水
|
1.35
|
40
|
0.42
|
0.8
|
0.71
|
0.5
|
10
|
地下污油泵
|
P-301
|
1
|
1
|
烴、含酸污水
|
15
|
40
|
常壓
|
0.6
|
16.6
|
22
|
11
|
廢胺液泵
|
P-302
|
1
|
1
|
廢胺液
|
3
|
40
|
微正壓
|
0.6
|
3.5
|
5.5
|
12
|
硫化劑泵
|
P-303
|
1
|
1
|
硫化劑
|
0.25
|
40
|
常壓
|
1.1
|
0.15
|
0.55
|
13
|
熱媒水泵
|
P-501
|
1
|
1
|
熱媒水
|
|
55
|
0.5
|
0.8
|
|
|
14
|
循環氫壓縮機
|
K-201AB
|
1
|
1
|
循環氫
|
16000 Nm3/h
|
40/130
|
1.5
|
2.7
|
332
|
400
|
表2-8 20萬t/a柴油改質主要裝置一覽表
序
號
|
設備
位號
|
設備名稱
|
數量(臺)
|
規格(型號)及
特性(性能)參數
|
操作條件
|
操
作
|
備
用
|
介質名稱
|
溫度
|
壓力
|
℃
|
MPaG
|
一、反應器
|
1
|
R301*
|
加氫精制反應器
|
1
|
0
|
φ1613×17014
|
柴油混合氫,含NH3,H2S 0.166%
|
400
|
8
|
2
|
R302*
|
異構降凝反應器
|
1
|
0
|
DN2400×16962.3×83
|
油氣、H2、H2S
|
410
|
8.8
|
二、塔
|
1
|
C301
|
汽提塔
|
1
|
0
|
Φ1000X27230X12
|
柴油、汽油
|
250
|
0.44
|
2
|
C302
|
循環氫脫硫塔
|
1
|
0
|
Ф1200×11800(T.L)
|
循環氫、H2S、胺液
|
|
|
三、冷換類
|
1
|
E301
|
反應產物-混氫原料換熱器(混氫)
|
1
|
0
|
DN700×6794×36
|
殼:柴油、氫氣
|
400
|
8.63
|
管:反應流出物
|
270
|
7.65
|
2
|
E302A
|
反應產物-低分油換熱器
|
1
|
0
|
DN700×7509×14
|
殼:加氫生成油
|
300
|
0.88
|
管:反應油氣 含硫化氫
|
270
|
7.55
|
3
|
E302B
|
反應產物-低分油換熱器
|
1
|
0
|
DN700×7509×14
|
殼:加氫生成油
|
300
|
0.88
|
管:反應油氣 含硫化氫
|
270
|
7.55
|
4
|
E303A
|
反應產物-原料油換熱器(未混氫)
|
1
|
0
|
DN600×7355×32
|
殼:催化柴油
|
50
|
8.82
|
管:反應油氣 含硫化氫
|
185
|
7.45
|
5
|
E303B
|
反應產物-原料油換熱器(未混氫)
|
1
|
0
|
DN600×7355×32
|
殼:催化柴油
|
50
|
8.82
|
6
|
E304
|
新氫返回冷卻器
|
1
|
0
|
DN600×4111×12
|
殼:新氫
|
147
|
1.65
|
管:循環水
|
38
|
0.45
|
7
|
E305*
|
氣提塔頂水冷器
|
1
|
0
|
FB500-55-25-4
|
殼:氣提塔頂氣
|
|
|
管:循環水
|
|
|
8
|
E306A
|
柴油產品-低分油換熱器
|
1
|
0
|
FA500-65-25-4
|
殼:低分油
|
245
|
0.88
|
管:柴油
|
185
|
|
9
|
E306B
|
柴油產品-低分油換熱器
|
1
|
0
|
FA500-65-25-4
|
殼:低分油
|
245
|
0.88
|
管:柴油
|
185
|
|
10
|
E306C
|
柴油產品-低分油換熱器
|
1
|
0
|
BES700-2.5-155-6/19-4
|
殼:低分油
|
245
|
0.88
|
11
|
A-301A*
|
反應產物空冷器
|
1
|
0
|
GP9*3-4-129-9.0jS-23.4/R.LL-2
|
反應產物
|
185
|
|
12
|
A301B*
|
反應產物空冷器
|
1
|
0
|
GP9*3-4-129-9.0jS-23.4/R.LL-2
|
反應產物
|
|
|
13
|
A302*
|
汽提塔頂空冷器
|
1
|
0
|
GP9*3-4-129-1.6S-23.4/R.LL-2
|
汽提塔定氣
|
|
|
14
|
A303*
|
柴油空冷器
|
1
|
0
|
GP9*3-4-129-1.6S-23.4/R.LL-4
|
柴油
|
|
|
四、容器類
|
1
|
D301
|
原料油緩沖罐
|
1
|
0
|
Φ2800x7500x10
|
原料油
|
50
|
0.3
|
2
|
D302
|
原料油濾后緩沖罐
|
1
|
0
|
Φ2800x7500x10
|
原料油
|
50
|
0.3
|
3
|
D303
|
高壓分離器
|
1
|
0
|
Φ1600x10424x63
|
生成油、H2、H2S含量0.11%(V)
|
40
|
7.15
|
4
|
D304
|
底壓分離器
|
1
|
0
|
Φ2200x11800x26
|
含硫水、H2、H2S、NH3、粗汽油、柴油
|
50
|
1
|
5
|
D305
|
循環氫入口分液罐
|
1
|
0
|
Φ1000x5462x40
|
循環氫、H2S、輕烴、油
|
65
|
7
|
6
|
D306
|
新氫分液罐
|
1
|
0
|
DN800×5490×10
|
H2、輕烴
|
最高40
|
1.2
|
7
|
D307*
|
氣提塔頂回流罐
|
1
|
0
|
DN2000×7078×14
|
氫氣、輕烴、含硫水、粗汽油
|
最高40
|
0.354
|
8
|
D308
|
柴油脫水罐
|
1
|
0
|
DN1400×14×6080
|
柴油
|
50
|
1.17
|
9
|
D309
|
燒焦罐
|
1
|
0
|
DN1000×3575×6
|
廢氣
|
最高180
|
0.2
|
10
|
D310*
|
注水罐
|
1
|
0
|
DN2400×9490×12
|
軟化水
|
最高40
|
0.3
|
11
|
D311
|
硫化劑罐
|
1
|
0
|
DN1600×8×6000
|
硫化劑
|
40
|
0.39
|
12
|
D312*
|
放空分液罐
|
1
|
0
|
DN3000×7512×16
|
油、廢氣
|
最高100
|
0.1
|
13
|
D316*
|
低壓蒸汽分水罐
|
1
|
0
|
DN1400×2960×14
|
蒸汽、凝結水
|
最高250
|
1
|
14
|
D317*
|
反沖洗污油罐
|
1
|
0
|
DN1400×6650×10
|
污油
|
最高50
|
0.7
|
15
|
D318
|
液氨罐
|
1
|
0
|
DN1200×4708×14
|
液氨
|
40
|
1.96
|
16
|
D213
|
燃料氣分液罐
|
1
|
0
|
DN1400×2500×10
|
燃料氣
|
|
|
17
|
D320
|
循環氫脫硫塔入口分液罐
|
1
|
0
|
DN1400×2400
|
循環氫
|
|
|
18
|
D321
|
品溶劑緩沖罐
|
1
|
0
|
DN1600×4000
|
品溶劑
|
|
|
五、加熱爐
|
1
|
F-201
|
反應進料加熱爐
|
1
|
0
|
|
原料柴油
|
372/318
|
8.6
|
表2-9 5000Nm3/h天然氣制氫主要裝置一覽表
序
號
|
設備位號
|
設備名稱
|
數量(臺)
|
規格(型號)及特性(性能)參數
|
操作條件
|
操作
|
備用
|
介質名稱
|
溫度
|
壓力
|
℃
|
MPaG
|
一、反應器
|
1
|
0225-R-101
|
有機硫轉化器
|
1
|
0
|
D800×3000(直)
|
天然氣
|
400
|
3.4
|
2
|
0225-R-102A/B
|
氧化鋅脫硫槽
|
1
|
1
|
D800×4300(直)
|
天然氣
|
430
|
3.4
|
3
|
0225-R-201
|
中溫變換反應器
|
1
|
0
|
D1400×4500(直)
|
轉化氣
|
430
|
2.9
|
二、塔
|
1
|
0225-C-201
|
工藝冷凝液氣提塔
|
1
|
0
|
D900/D1200×10500(直)
|
工藝冷凝水/蒸汽
|
105
|
0.004
|
2
|
0225-C-301
|
脫碳塔
|
1
|
0
|
D1000/1200×18000(直)
|
中變氣/MDEA溶液
|
85
|
2.86
|
3
|
0225-C-302
|
再生塔
|
1
|
0
|
D1000/1400×21000(直)
|
CO2氣 /MDEA溶液
|
110
|
0.05
|
三、容器
|
1
|
0225-V-101
|
原料氣緩沖罐
|
1
|
0
|
D900×7500(直)
|
天然氣
|
常溫
|
1.0
|
2
|
0225-V-102
|
燃料氣緩沖罐
|
1
|
0
|
D900×7500(直)
|
天然氣
|
常溫
|
0.4
|
3
|
0225-V-103
|
轉化汽包
|
1
|
0
|
D1400×3500
|
鍋爐水/蒸汽
|
241
|
3.5
|
4
|
0225-V-104
|
蒸汽分水器
|
1
|
0
|
D1000×2500(直)
|
蒸汽
|
241
|
3.5
|
5
|
0225-V-105
|
連續排污擴容器
|
1
|
0
|
D500×1500(直)
|
蒸汽/水
|
241
|
1.5
|
|
0225-V-106
|
天然氣除油器
|
1
|
0
|
D800×3700(直)
|
天然氣
|
100
|
3.4
|
|
0225-V-107
|
儀表空氣緩沖罐
|
1
|
0
|
D1200×4000(直)
|
儀表空氣
|
常溫
|
0.8
|
5
|
0225-V-201
|
中變氣第一分水器
|
1
|
0
|
D1000×3600(直)
|
變換氣/水
|
120
|
2.95
|
6
|
0225-V-202
|
中變氣第二分水器
|
1
|
0
|
D1000×3600(直)
|
變換氣/水
|
120
|
2.95
|
7
|
0225-V-203
|
除氧器
|
1
|
0
|
D1400×2800
|
脫鹽水
|
100
|
0.02
|
8
|
0225-V-301
|
脫碳氣分液器
|
1
|
0
|
D1000×3600
|
脫碳氣(H2、CH4、CO、
CO2)/水
|
40
|
2.9
|
9
|
0225-V-302
|
閃蒸罐
|
1
|
0
|
D1400×2500
|
CO2/水
|
85
|
0.6
|
10
|
0225-V-303
|
二氧化碳分液罐
|
1
|
0
|
D1200×3600
|
CO2
|
常溫
|
0.05
|
11
|
0225-V-304
|
配液槽
|
1
|
0
|
D2000×2850
|
MDEA溶液
|
100
|
常壓
|
12
|
0225-V-401
|
粗氫緩沖罐
|
1
|
0
|
D1100x6000
|
H2/CO/CO2/水
|
40
|
2.85
|
13
|
0225-V-402
|
解析氣緩沖罐
|
1
|
0
|
D3400x12000
|
氫氣/甲烷
|
40
|
0.08
|
14
|
0225-V-403
|
中間罐
|
1
|
0
|
D1600x11810
|
氫氣/甲烷
|
40
|
0.8
|
15
|
0225-V-404
|
產品氣緩沖罐
|
1
|
0
|
D1600×11810
|
氫氣
|
40
|
2.75
|
16
|
0225-V-405
|
沖洗氣緩沖罐
|
1
|
0
|
D2600×9000
|
氫氣/甲烷
|
40
|
0.05
|
17
|
0225-C-401A-H
|
吸附塔
|
8
|
0
|
D1100×6100
|
氫氣/甲烷
|
40
|
2.8
|
四、冷換
|
|
0225-E-101
|
轉化廢鍋
|
1
|
0
|
D900×5500
|
轉化氣/鍋爐水
|
830/360
|
3.0/3.5
|
1
|
0225-E-102
|
壓縮機回路冷卻器
|
1
|
0
|
D400×3500
|
天然氣/水
|
360/40
|
3.5/0.5
|
2
|
0225-E-201A/B
|
鍋爐給水預熱器
|
1
|
1
|
D500x4200
|
變換氣/鍋爐水
|
400/165
|
2.9
/3.5
|
3
|
0225-E-202
|
MDEA再生重沸器
|
1
|
0
|
D800/D1000x4400
|
變換氣/MDEA溶液
|
170
/110
|
2.9
/0.13
|
4
|
0225-E-203
|
脫鹽水預熱器
|
1
|
0
|
D400×3700
|
變換氣/脫鹽水
|
125/100
|
3
/0.5
|
5
|
0225-E-301
|
脫碳氣冷卻器
|
1
|
0
|
D400×3000
|
脫碳氣/水
|
80/40
|
3.0
/0.5
|
6
|
0225-E-302
|
貧富液換熱器
|
1
|
0
|
D800×5000
|
MDEA溶液
|
100/80
|
0.3/
0.3
|
7
|
0225-E-303
|
貧液冷卻器
|
1
|
0
|
D500×4200
|
MDEA溶液/水
|
90
/40
|
3.8/
0.3
|
8
|
0225-EA-201-M A/B
|
中變氣水冷器
|
1
|
0
|
空冷器,P=15kw
|
中變氣
|
120
|
2.8
|
9
|
0225-EA-201-MA/B
|
再生塔頂冷凝器
|
1
|
0
|
空冷器,P=15kw
|
CO2氣
|
40
|
0.05
|
五、機泵
|
1
|
0225-K-101A/B-M
|
天然氣壓縮機
|
1
|
1
|
Q=40 Nm3/min,進口壓力Pin=0.9 MPa,
出口壓力Pout=3.4 MPa,電機:P=185.0 Kw
|
天然氣
|
90
|
3.4
|
2
|
0225-F-102A/B-M
|
鼓風機
|
1
|
1
|
Qnor=12000 Nm2/hH=4.0KPa防爆電機:P=37 Kw
|
空氣
|
常溫
|
4.0kpa
|
3
|
0225-F-103A/B-M
|
引風機
|
1
|
1
|
Qnor=13000 Nm3/h H=2800 Pa防爆電機:P=45Kw
|
煙氣
|
150
|
微負壓
|
4
|
0225-P-101-M
|
磷酸鹽加藥器
|
1
|
0
|
Qnor=2L/h P=4.0MPa 防爆電機:P=0.75Kw
|
磷酸鹽水溶液
|
常溫
|
4.0
|
5
|
0225-P-201A/B-M
|
鍋爐給水泵
|
1
|
1
|
Q=8.0m3/h,進口壓力Pin=0.02 MPag
出口壓力Pout=3.8 MPag,防爆電機:P=25Kw
|
除氧水
|
104
|
3.8
|
6
|
0225-P-202A/B-M
|
冷凝水泵
|
1
|
1
|
Q=3.0m3/h,進口壓力Pin=0.02 MPag
出口壓力Pout=0.3 MPag,防爆電機:P=5Kw
|
冷凝水
|
95
|
0.3
|
7
|
0225-P-301A/B-M
|
貧液泵
|
1
|
1
|
Q=45.0m3/h,進口壓力Pin=0.02MPag
出口壓力Pout=3.4MPag,防爆電機:P=75 Kw
|
MDEA溶液
|
80
|
3.4
|
8
|
0225-P-302A/B-M
|
回流液泵
|
1
|
1
|
Q=1.0 m3/h,進口壓力Pin=0.02MPag
出口壓力Pout=0.8MPag,防爆電機P=7.5 Kw
|
工藝凝液
|
40
|
0.7
|
9
|
0225-P-303-M
|
配夜泵
|
1
|
1
|
Q=1.0 m3/h,進口壓力Pin=0.02 MPag
出口壓力Pout=0.3 MPag,防爆電機:P=4 Kw
|
MDEA溶液
|
40
|
0.3
|
表2-10 8萬t/a酸性水汽提主要裝置一覽表
序號
|
設備位號
|
設備名稱
|
數量(臺)
|
規格(型號)及特性(性能)參數
|
操作條件
|
設計條件
|
操作
|
備用
|
介質名稱
|
溫度
|
壓力
|
溫度
|
壓力
|
℃
|
MPaG
|
℃
|
MPaG
|
一、塔類
|
1
|
T-101
|
主汽提塔
|
1
|
|
Φ1000X27000切
|
酸性水等
|
112/125
|
0.13
|
150
|
0.43
|
二、冷換類
|
1
|
E-101A~F
|
原料水-凈化水換熱器
|
6
|
|
AES400-1.6-35-6/25-2I 管
|
原料水
|
44/110
|
0.8
|
200
|
1.57
|
兩兩重疊布置
|
|
|
B=150 殼
|
凈化水
|
124/56
|
0.23
|
200
|
1.57
|
2
|
E-102
|
重沸器
|
1
|
|
BJS500-2.5-55-6/25-2 管
|
水蒸氣
|
185/170
|
1
|
200
|
1.81
|
|
|
B=450 殼
|
凈化水
|
124/125
|
0.23
|
200
|
1.81
|
3
|
E-103
|
1
|
1
|
|
BES400-1.6-30-6/25-4I 管
|
循環水
|
32/40
|
0.45
|
200
|
1.57
|
|
|
B=150 殼
|
凈化水
|
56/40
|
0.6
|
200
|
4.57
|
三、空冷類
|
1
|
A-101
|
塔頂空冷器
|
|
|
|
酸性氣
|
112/85
|
0.1
|
|
|
|
|
管束
|
1片
|
|
P6*3-4-85-1.6S-23.4/LL-Ⅱa
|
|
|
|
|
|
|
|
構架
|
1
|
|
GJP6X3K-24/2F
|
|
|
|
|
|
|
|
風機
|
2
|
|
G-TF24B4-VS11
|
|
|
|
|
|
|
|
電機
|
2
|
|
YB160M-4V6
|
|
|
|
|
|
|
|
百葉窗
|
1
|
|
SC6X3
|
|
|
|
|
|
四、罐類
|
1
|
V-101
|
原料水脫氣罐
|
1
|
|
Φ1000×5000切 臥式
|
酸性水、烴
|
44
|
0.25
|
64
|
0.48
|
2
|
V-102
|
原料水罐
|
1
|
|
Φ5000×11000 立式
|
酸性水、烴
|
44
|
–50~200mH2O
|
70
|
2000/-5800Pa
|
|
|
內含浮油自動收集器
|
|
|
|
|
|
|
|
|
3
|
V-103
|
原料水除油器
|
1
|
|
DYF-20A型酸性水除油器
|
酸性水、烴
|
44
|
0.5
|
|
|
4
|
V-104
|
原料水緩沖罐
|
1
|
|
Φ5000×11000 立式
|
酸性水
|
44
|
–50~200mH2O
|
70
|
2000/-5800Pa
|
5
|
V-105
|
水封罐
|
1
|
|
Φ800×1400切 立式
|
H2S、NH3、H2O
|
40
|
–50~200mH2O
|
64
|
0.35
|
6
|
V-106
|
塔頂回流罐
|
1
|
|
Φ1000×6000切 臥式
|
H2S、NH3、H2O
|
85
|
0.1
|
105
|
0.38
|
7
|
V-107
|
水封罐
|
1
|
|
Φ800×1400切 立式
|
H2S、NH3、H2O
|
40
|
–50~200mH2O
|
64
|
0.35
|
8
|
V-112
|
地下污油罐
|
1
|
|
Φ1000×3000切 臥式
|
輕污油
|
44
|
常壓
|
64
|
0.35
|
表2-11 12萬t/a溶劑再生主要設備一覽表
序
號
|
設備
位號
|
設備名稱
|
數量(臺)
|
規格(型號)及特性(性能)參數
|
操作條件
|
操作
|
備用
|
介質名稱
|
溫度
|
壓力
|
℃
|
MPa(G)
|
(一)塔類
|
1
|
T-201
|
溶劑再生塔
|
1
|
|
Φ900×30388,23層高效浮閥塔盤
|
酸性氣、甲基二乙醇胺溶液
|
125
|
0.2
|
(二)冷換類
|
1
|
E-201A.B
|
貧富液一級換熱器
|
2
|
|
AES400-2.5-35-6/25-2I
|
管程:富液
|
65~98
|
0.63
|
重疊布置
|
|
|
B=300
|
殼程:貧液
|
125~92
|
0.2
|
2
|
E-202
|
貧富液二級換熱器
|
1
|
|
AES400-2.5-35-6/25-4I
|
管程:富液
|
59~65
|
0.6
|
|
|
B=300
|
殼程:貧液
|
92~87
|
0.2
|
3
|
E-203
|
貧液冷卻器
|
1
|
|
AES400-2.5-30-6/25-4I
|
管程:循環水
|
32~40
|
0.45
|
|
|
|
B=150
|
殼程:貧液
|
60~53
|
0.37
|
4
|
E-204
|
再生塔頂水冷卻器
|
1
|
|
AES400-2.5-30-6/25-4I
|
管程:循環水
|
32~40
|
0.45
|
|
|
|
B=150
|
殼程:酸性液
|
55~50
|
0.2
|
5
|
E-205
|
重沸器
|
1
|
|
BJS700-2.5-125-6/25-2
|
管程:蒸汽
|
143
|
0.3
|
|
|
|
B=450
|
殼程:貧液
|
125
|
0.13
|
6
|
A-201
|
再生塔頂空冷器
|
|
|
|
管程:酸性氣
|
116~55
|
0.2
|
管束
|
1
|
|
GP9X3-6-193-1.6S-23.4/DR-Ⅱa
|
殼程:空氣
|
|
|
構架
|
1
|
|
GJP9X3B-24/3F
|
|
|
|
風機
|
3
|
|
G-TF24B4-VS11
|
|
|
|
電機
|
3
|
|
YB3-160M-4W-11kw
|
|
|
|
7
|
A-202
|
貧液空冷器
|
|
|
|
管程:貧液
|
87~60
|
0.37
|
管束
|
1
|
|
GP6X3-6-128-1.6S-23.4/DR Ⅲa
|
殼程:空氣
|
|
|
構架
|
1
|
|
GJP6X3B-24/2F
|
|
|
|
風機
|
2
|
|
G-TF24B4-VS11
|
|
|
|
電機
|
2
|
|
YB3-160M-4W-11kw
|
|
|
|
(三)容器類
|
1
|
V-201
|
富液閃蒸罐
|
1
|
|
Φ900×7174×12(11.7) 臥式
|
富液、烴類
|
65
|
0.1
|
|
內裝RUPC型DN38不銹鋼散堆填料0.34m3
|
|
|
|
2
|
V-202
|
酸性氣分液罐
|
1
|
|
Φ900×6670×10(9.7) 臥式
|
酸性氣、水
|
40
|
0.1
|
3
|
V-203
|
溶劑緩沖罐
|
1
|
|
Φ3000×6980(罐壁高) 立式
|
甲基二乙醇胺溶液
|
53
|
1920/-490Pa
|
4
|
V-204
|
蒸汽減溫減壓器
|
1
|
|
JJW150II-1.0
|
蒸汽、除鹽水
|
1.0
|
185
|
5
|
V-206
|
氮氣水封罐
|
1
|
|
Φ500×2510×5 立式
|
氮氣、水
|
40
|
-50~200mm H20
|
6
|
V-207
|
阻泡劑罐
|
1
|
|
Φ273×786×9 立式
|
阻泡劑
|
40
|
0.6
|
表2-12 廠區儲罐一覽表
名稱
|
建設內容
|
球罐區
|
2個5000m3碳四原料罐,2個3000m3含C3/碳四原料原料罐;2個2000m3裝置專用供料罐;2個2000m3異丁烷產品罐;2個1000m3正丁烷產品罐,2個1000m3丙烷產品罐。
|
中間產品罐區
|
2個1000m3汽油原料罐,1個3000m3外購原料汽油儲罐,1個3000m3外購化工汽油儲罐,1個3000m3混芳儲罐,2個3000m3異辛烷儲罐,2個5000m3改質后汽油儲罐,均為內浮頂儲罐。
|
產品罐區
|
2個1000m3乙醇儲罐,3個3000m3汽油調合儲罐,3個5000m393#汽油產品儲罐,2個5000m397#汽油產品儲罐,1個5000m398#汽油產品儲罐。均為內浮頂儲罐。
|
柴油罐區
|
2個1000m3柴油原料儲罐,1個2000m3外購柴油儲罐,1個2000m3外購低凝柴油儲罐,2個3000m3改質柴油儲罐,2個2000m3柴油調合儲罐,4個5000m3柴油銷售儲罐,均為固定頂儲罐。
|
2.2 企業公用工程
(1)供電
本項目供電電源由沿江產業園供電網提供,變、配電后以380/220V電壓通過電纜橋放射式向生產裝置及各用電設備送電,可滿足廠區的用電需求。
(2)給水
本項目水源為市政供水,需在市政管網上重新開個DN250的接口,供水能力不小于210m3/h。根據項目用水情況,項目給水分:新鮮水給水系統(包括生產、生活等用水)、循環水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和泡沫系統四部分。
①生產用水系統
本項目依托在建碳四項目所建設的新鮮水加壓站,供水能力200m3/h,壓力0.4MPa,能滿足本項目及在建碳四項目的使用需求。新鮮水主要供裝置內生產、生活用水和裝置區開停工時地面沖洗用水、操作室拖布池用水、儀表、維修用水。
②循環水系統
給水系統:循環水場,水溫32℃,系統管道工作壓力0.45MPa(G)。供給冷凝器、冷卻器、壓縮機、機泵等冷卻用水。
回水系統:裝置返回循環水場,水溫42℃,工作壓力0.25MPa(G)。裝置內機泵冷卻除填料函以外的排水其余水利用余壓可直接上涼水塔進行冷卻的回水,均排入此系統。
本項目循環水循環水場規模為2000m3/h,能滿足本項目及改質項目的用水需求。
③消防水系統
本項目消防水依托在建碳四項目所建設的消防水加壓站一座,在廠區內設置獨立穩定壓消防供水系統。泵站供廠區消防用水設計規模:流量為1980m3/h,最大消防水儲量為15500m3。消防補水量為250m3/h。
④泡沫系統
建設1座泡沫站,分別為碳四項目及改質項目汽油罐區和中間原料罐區提供泡沫混合液。
選用1臺平衡式泡沫比例混合裝置,一臺電動泡沫泵一臺柴油機泡沫泵,柴油機泡沫泵作為備用泵,連續供給時間為45min。泡沫液選用3%水成膜泡沫液,型號為PHP80/60,壓力0.6~1.0MPa,能提供32~80L/s的泡沫液,泡沫液儲量為6m3。
(3)排水
①生產污水系統
通過水封井、排水檢查井和管道匯集,分別就近排入廠區內污水管道,并統一去污水處理站處理。
②雨排水系統
廠區道路邊設有雨排水系統,裝置外緣不設排水明溝,裝置地面邊緣高于路邊石頂高,裝置雨水由高差自流上路后排入路邊雨排水系統。
③事故排水系統
本項目及改質項目建設5座總容積為19065m3的應急池。事故狀態下,事故污染水通過管線收集送至應急池,然后經泵提升按比例配入企業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④初期雨水
本項目為石化項目,生產裝置區、罐區前期雨水需進行有組織收集,禁止直接排放。本項目初期雨水收集池與應急池共用。根據《石油化工企業給水排水系統設計規范》(SH3015-2003)的要求,初期雨水按降水量15~30min與污染區面積的乘積來計算。設置手動控制初期雨水系統,在剛剛下雨時,手動關閉罐區及裝置區雨水排放閥門、開啟污水管線閥門,把初期雨水經罐區防火堤及裝置區圍堰暫存后切換到初期雨水池(應急池)內,初期雨水收集的時間長短是根據降雨強度來確定,一般在前15min。后期雨水有手動閥門切換至雨水排水管線。初期雨水收集池內雨水根據污水處理站的處理狀況用泵打入污水處理站,經處理達標后排至園區污水管網。后期雨水經廠內雨水管線直接外排。
(4)供熱
本項目建設一臺10t/h蒸汽鍋爐燃料為天然氣,煙氣通過1根19m煙囪排放,建設一臺12t/h蒸汽鍋爐燃料為生物質,煙氣通過1根60m煙囪排放。主要污染物為煙塵、SO2和NOX,排放濃度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相關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建設2臺20t/h導熱油爐,煙氣經袋式除塵(除塵效率以99%計)、雙堿法脫硫(脫硫效率以65%計)、爐內脫硝(脫硝效率以30%計)處理后,煙氣與12t/h生物質鍋爐共用一根60m煙囪排放,各污染物排放濃度均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新建燃煤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
2.3 企業運營過程對外環境的影響說明及污染排放情況說明
(1)廢水
1.地表水
①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主要來自裝置的脫輕塔頂回流罐排水W1、水洗塔排水W2、脫輕碳四聚結器排水W3、脫異丁烷塔頂回流罐排水W6、脫正丁烷塔頂回流罐排水W7等。各污水通過水封井、排水檢查井和管道匯集,分別就近排入廠區內污水管道,并統一去污水處理站處理。
②酸堿廢水
碳四生產裝置產生的堿性污水W4、W5、W8,廢酸處理裝置產生的酸性廢水W9,廢酸處理裝置產生的堿性廢水W10,分別就近排入廠區內污水管道,并統一去污水處理站處理。
③設備、地面沖洗廢水及機泵冷卻含油廢水、循環冷卻廢水
機泵冷卻廢水W12、廢酸裝置余熱鍋爐及蒸汽加熱器器排污水W11、鍋爐排污水W13、脫鹽水裝置排污水W14等清凈下水,此部分污水通過管網直接排入區域污水處理廠。
④職工生活、食堂及沖洗污廢水
職工食堂排污水W17經隔油后與職工生活污水W15、地面的沖洗廢水W16一并通過管道排入擬建的污水處理站處理。
廢水近期經廠區內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排放標準》(GB31571-2015)表1中直接排放標準限值后進入松原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處理達《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后排入松花江;遠期經廠區內污水處理站處理達到《石油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排放標準》(GB31571-2015)表1中間接排放標準限值及松原市城區東部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要求后,經廠區總排口進入區域污水管網,經松原市城區東部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后外排松花江。
2.地下水
①源頭控制措施
本項目選擇先進、成熟、可靠的工藝技術和較清潔的原輔材料,對產生的廢物進行合理的回用和治理,盡可能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范要求,對工藝、管道、設備、污水儲存及處理構筑物采用相應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排水采用清污分流的原則,清凈下水經過地下排水管網和區內清潔管網排放,生產及生活污廢水進入廠區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回用。
②分區防控措施
參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50934-2013)的有關要求,根據廠區各生產功能單一可能泄漏至地面的污染物性質和生產單元的構筑方式,將廠區劃分為重點污染防治區、一般污染防治區和簡單污染防治區,并按要求進行地表防滲。
1)重點污染防治區
指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生產功能單元,污染地下水環境的污染物泄漏后不容易被及時發現和處理,或場地水文地質條件相對較差的區域和部位。主要包括埋地的液體物料管道、污水池、液體儲罐/槽。該區防滲采用高壓聚乙烯HDPE膜處理+抗滲混凝土結構,土工膜厚度不應小于1.5mm,抗滲混凝土厚度不小于250mm,防滲系數不大于10-11cm/s,同時在化學品罐區設置高度符合相關要求的圍堤,用以收集事故泄漏的化學品,防止蔓延。
2)一般污染防治區
指對地下水環境有污染的物料或污染物泄漏后,可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或部位。主要包括生產裝置區地坪。該區防滲采用剛性防滲結構,經混凝土添加劑改性處理,防滲涂層厚度不小于0.8mm,抗滲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0mm,滲透系數不大于10-8cm/s。
3)簡單污染防治區
對可能會產生輕微污染的其他建筑區,如廠區道路、辦公區、輸電變電區等。防滲性能應不大于1×10-6cm/s。
表2-13 污染防治措施分區一覽表
防治
分區
|
防治
部位
|
防滲要求
|
防滲設計
|
重點污染防治區
|
應急池
|
重點污染防治區防滲層的防滲性能應等效于6.0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黏土層的防滲性能。
|
根據工程規模及重要性,事故蓄水池采用HDPE膜防滲方式。HDPE膜防滲層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膜上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②HDPE膜,厚度宜為2.0mm;③膜下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
|
污水處理池
|
根據工程規模及重要性,污水處理站水池采用HDPE膜防滲方式。HDPE膜防滲層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膜上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②HDPE膜,厚度宜為2.0mm;③膜下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
|
排水溝
|
全廠排水溝防滲宜采用HDPE膜防滲層,HDPE膜防滲層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膜上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②HDPE膜,厚度宜為2.0mm;③膜下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
|
污水地下管線
|
污水地下管線采用HDPE膜防滲方式。HDPE膜防滲層應符合下列要求:①膜上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②HDPE膜,厚度宜為2.0mm;③膜下保護層,宜采用長絲無紡土工布,規格不得小于600g/m2。管線埋地敷設,建議采用抗滲鋼筋混凝土管溝??節B混凝土管溝的強度等級不小于C30;混凝土中應摻加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水劑,摻加量為0.88%-1.5%;抗滲鋼筋混凝土管溝的滲透系數不大于1.0×10-10cm/s;混凝土墊層的強度等級不小于C15;地下抗滲鋼筋混凝土管溝頂板的強度等級不小于C30;滲透系數不大于1.0×10-10cm/s。
|
一般污染防治區
|
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區建筑基礎
|
一般污染防治區防滲層的防滲性能應等效于1.5m厚滲透系數為1.0×10-7cm/s的黏土層的防滲性能。
|
一般污染防治區抗滲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50mm,抗滲等級不低于P8,強度等級不低于C25,水灰比不宜大于0.50。
一般污染防治區抗滲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150mm,抗滲等級不低于P8,強度等級不低于C25,水灰比不宜大于0.50。
|
裝置區與污水處理池之間地面
|
配電室基礎
|
熱力站儲煤棚及儲渣棚
|
汽油改質裝置、柴油改質裝置、天然氣制氫裝置、酸性水汽提裝置、溶劑再生裝置的主體工程,以及柴油罐區柴油罐區
|
簡單污染防治區
|
廠區道路
|
簡單污染防治區,防滲性能應不大于1.0×10-6cm/s。
|
地表粘土做夯實處理,處理深度不小于150mm。
|
辦公區
|
生活區
|
(2)廢氣
項目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廢氣包括:脫輕塔頂回流罐排放氣G1、制冷劑儲罐排放氣G2、脫異丁烷塔頂回流罐G3、脫正丁烷塔頂回流罐排放氣G4、廢酸沉降器排放氣G5、廢酸脫氣器排放氣G6以及碳四綜合利用生產裝置產生的無組織廢氣G7;廢酸處理裝置由尾氣吸收塔排放的尾氣G8;鍋爐煙氣G9及導熱油爐煙氣G10;污水處理站產生的惡臭氣體G11。各裝置產生的酸性氣、烴類廢氣以及加熱爐產生的煙氣,另外還有生產裝置及罐區產生的無組織廢氣。
1.火炬系統
碳四綜合利用裝置工藝廢氣主要為:脫輕塔頂回流罐排放氣G1、制冷劑儲罐排放氣G2、脫異丁烷塔頂回流罐G3、脫正丁烷塔頂回流罐排放氣G4、廢酸沉降器排放氣G5、廢酸脫氣器排放氣G6。
G1主要為烴類;G2、G3、G4、G5主要為烴類,含有微量的酸;G5主要為酸氣,并含有烴類。其中G1通過管道輸送至火炬系統進行燃燒處理;G2、G3、G4、G5經低壓洗滌塔洗滌后通過管道輸送至火炬系統進行燃燒處理;G6經堿液噴射器抽真空系統進入低壓洗滌塔,再經低壓洗滌塔洗滌后通過管道輸送至火炬系統進行燃燒處理。G1-G6污染物經火炬燃燒后其污染物去處理可達99%。
2.廢酸處理裝置工藝廢氣
本項目廢酸處理裝置工藝廢氣G8主要為焚燒爐燃料氣燃燒煙氣、裝置鼓入空氣及未參與反應氣體等,主要成分為SO2、NOX、水蒸氣、O2、N2、酸霧等。廢氣產生量為39999.76t/a,煙氣量為5.4×107m3/a。經尾氣吸收塔中堿液對廢氣中酸霧、SO2吸收處理后,經30m高的排氣筒排放,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26132-2010)中二級排放標準要求。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3.鍋爐煙氣
本項目建設一臺10t/h蒸汽鍋爐燃料為天然氣,煙氣通過1根19m煙囪排放,建設一臺12t/h蒸汽鍋爐燃料為生物質,煙氣通過1根60m煙囪排放。主要污染物為煙塵、SO2和NOX,排放濃度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相關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4.導熱油爐煙氣
企業共建設2臺20t/h導熱油爐,煙氣經袋式除塵(除塵效率以99%計)、雙堿法脫硫(脫硫效率以65%計)、爐內脫硝(脫硝效率以30%計)處理后,煙氣與12t/h生物質鍋爐共用一根60m煙囪排放,各污染物排放濃度均滿足《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中新建燃煤鍋爐排放標準限值要求。
5.酸性廢氣
項目酸性廢氣主要為:汽油改質裝置產生的汽提塔頂酸性氣G2,經管網送至酸性水汽提裝置進行處理;柴油改制裝置產生的低分氣G4及酸性水汽提裝置G10均經脫硫后作為燃料氣燃燒處理,溶劑再生裝置產生的酸性氣G11經管網送至酸性水汽提裝置進行處理,本項目產生的酸性廢氣均不直接排放。
6.轉化爐煙氣
天然氣制氫裝置——轉化爐,燃料氣消耗量約為4800t/a,煙氣產生量為24000m3/h(1.92×108Nm3/a),產生的煙氣中的主要污染物為煙塵、SO2和NOX。根據類比同類企業轉化爐數據,煙氣中各污染物濃度為煙塵排放濃度10mg/m3、排放速率0.24kg/h,SO2排放濃度20mg/m3、排放速率0.48kg/h,NOX排放濃度50mg/m3、排放速率1.20kg/h。煙氣通過1根25m高排氣筒排入大氣,可以滿足《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31570-2015)中表3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
7.無組織廢氣
①碳四裝置
無組織排放即為面源排放,對于本項目面源為①碳四裝置區,裝置安全閥、放空閥等排出的無法收集的廢氣;②污水處理站惡臭氣體。項目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各裝置的密封程度高,自然通風損耗會減少,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加強對計量器具的管理和維護。
2)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所有機泵、管道、閥門等連接部位、運轉部件都應連接牢固,做到嚴密、不滲、不漏、不跑氣。
3)加強綠化:綠化工程對改善污水處理站的環境質量是十分重要的,應廣植花草樹木。在污水處理站道路兩邊種植喬灌木、松柏等,在污水處理站邊緣地帶種植楊、槐等高大樹種形成多層防護林帶,以降低惡臭污染的影響程度。
4)本項目燃料及脫硫劑主要通過鐵路和公路運輸,在裝車時采用包覆式遮蓋,可有效抑制由于車轉彎及顛簸等引起煤塵灑落和二次揚塵。為避免對沿途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運輸時應合理安排運輸時間,避免夜間運輸:車輛行駛居民區等受體時應限速行駛并禁止鳴笛;企業現有爐渣委托外單位對灰渣進行處理,采用密封汽車運送出廠,該運灰道路大部分已采用水泥或柏油硬化,防止揚塵;運灰車輛的車輪、車體在灰場管理站定時清洗,避免污染路面:為防止大風天氣或車輛轉彎使運輸過程中灰渣散落,裝車前應保證灰渣含有一定的水分,運輸車輛禁止超高裝車,并限速行駛;在經過居民區時車輛應減速,注意瞭望,并禁止夜間運輸;道路兩側種植樹木,配有專門機具對路面及時清掃;企業煤、渣棚應采用半封閉式棚進行遮擋,并對煤、渣棚進行定期灑水,降低揚塵的產生量。
②改質裝置區
無組織排放即為面源排放,對于本項目,面源為擬建裝置區,裝置安全閥、放空閥等排出的無法回收的各類油氣。項目擬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各裝置的密封程度高,自然通風損耗會減少,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保養;加強對計量器具的管理和維護。
2)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所有機泵、管道、閥門等連接部位、運轉部件都應連接牢固,做到嚴密、不滲、不漏、不跑氣。
采取以上措施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無組織排放。目前大多數企業也是采用該方法降低無組織排放,因此,該項目無組織排放污染防治措施可行。
綜上所述,本項目廢氣治理措施可行。
(3)固體廢物
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過濾廢物、廢酸,職工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站產生的廢油、污泥(含浮渣)以及導熱油爐產生的爐渣、脫硫石膏等。其中過濾物、廢油、污水處理站污泥等均屬于危險廢物,過濾物裝桶暫存,廢油設置專用的儲存裝置,企業將定期委托委托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職工生活屬于一般工業固廢,送往城市垃圾場處理;導熱油爐產生的爐渣、脫硫石膏屬于一般工業固廢,可外運綜合利用,如作為建筑材料外賣等;碳四綜合利用裝置產生的廢酸送往廢酸處理裝置再生處理。
輕質各裝置產生過濾廢物、廢保護劑、廢催化劑、廢精制劑、廢再生劑、廢填料、廢機油等均屬于危險廢物,企業定期送往有資質處理危險廢物部門進行處置;廢包裝物及職工生活垃圾屬于一般工業固廢,其中廢包裝物回收后外賣,生活垃圾定期送城市垃圾場處理。
(4)噪聲
本項目噪聲源主要為空壓機、風機、各類生產用泵等。擬采取的噪聲治理措施如下:
⑴設備選型時盡量選擇低噪設備,如:訂貨時向設備制造部門提出噪聲限值,從源頭上控制高噪聲的產生;
⑵對噪聲相對較大的設備、車間要選用隔聲及消音性能較好的建筑材料,操作室采用雙層復合板、雙層隔聲門窗密封裝置,以減輕噪聲對操作人員的危害和對環境的影響。該項聲源控制可使噪聲源強減少15-25dB(A);
⑶在廠房建筑設計中要做到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廠內建筑物的隔聲作用,使篩分機、泵等的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減輕;
⑷加強對高噪聲設備的管理和維護。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有些設備噪聲可能有些增加,故應在有關環保人員的統一管理下,定期檢查、監測,發現噪聲超標要及時治理和維修;
⑸加強廠區內及廠界的環境綠化,因地制宜選擇樹種,廠界周圍種植高大喬木,既可防止降塵污染、降低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又可達到保護和凈化環境的目的。
綜上,通過上述措施治理后,項目投產后產生的噪聲,對于廠界處聲環境影響較小。
3 組織指揮機制
3.1 應急指揮機構
成立吉林省松原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分公司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對事故的全過程負總責。
分三級設置環境污染事件與突發環境事件指揮機構,一旦發生事件,領導小組即作為事件的指揮機構,對事件進行緊急響應和救援。發生較大、重大、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由一級指揮擔任總指揮,二級指揮擔任副指揮,應急小組成員由各部門負責人和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一般環境污染事件,由二級指揮擔任總指揮,三級指揮擔任副指揮,應急小組成員由各部門負責人和各工程技術人員組成。
根據實際情況由一級指揮、二級指揮及三級指揮分級指揮,詳見表3-1。
表3-1 應急組織形式及構成人員
應急組織形式
|
職務
|
相關人員
|
聯系方式
|
一級指揮
|
總經理
|
劉士偉
|
13843818867
|
二級指揮
|
生產副總經理
|
邢繼光
|
13943871588
|
三級指揮
|
安全總監
|
史宏林
|
13909592256
|
具體指揮機構職責如下:
①執行國家有關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負責編制、修訂公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
②全面負責公司應急救援工作,包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分析災情,確定救援方案,制定各階段的應急對策。
③發生事故時,負責救援工作的組織、指揮,向救援部門發生各種救援指令。確定各救援隊伍職責,協調指揮各救援隊伍之間的關系。
④負責內外信息的接收和發布,負責向政府和集團公司匯報事故救援情況,向環保部門做事故及救援報告,向有關新聞機構發布事故及救援信息。
⑤負責職工的應急救援教育培訓,組織應急救援預案的學習演練和改進。負責了解檢查各種救援部門工作,及時提出指導或改進意見。
⑥適時調整救援部門的人員組成,保證救援工作正常進行。對預案的執行與演練情況進行總結評比。
⑦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負責實施應急救援預案,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指揮調度本公司的應急隊伍和資源配置,包括搶險救災、醫療救護、消防保衛等救援物資各方面工作。
3.2 組織體系構成及職責
本公司根據事故類型和應急工作需要,設置了相應的應急救援工作小組,詳表3-2。
表3-2 應急救援工作小組情況匯總表
組 別
|
組內職務
|
姓 名
|
公司職務
|
辦公
電話
|
移動電話
|
應急領導小組
|
總指揮
|
劉士偉
|
總經理
|
5029801
|
13843818867
|
副總指揮
|
邢繼光
|
生產副總經理
|
5029811
|
13943871588
|
史宏林
|
安全總監
|
5029781
|
13909592256
|
成員
|
孟憲革
|
供應副總經理
|
5029803
|
18604336999
|
劉立學
|
工藝技術總工程師
|
5029815
|
13630366229
|
劉文彬
|
設備副總經理
|
5029809
|
17390983769
|
張艷蓓
|
人事、行政副總經理
|
5029808
|
13596449616
|
王金霞
|
財務總監
|
5029818
|
13943876889
|
謝景榮
|
銷售副總經理
|
5029805
|
13604488758
|
徐家明
|
總經理助理
|
5029710
|
13894911560
|
生產指揮組
|
組長
|
邢繼光
|
生產技術部部長
|
5029811
|
13943871588
|
成員
|
潘峰
|
生產技術部技術員
|
5029763
|
13843822098
|
索志超
|
生產技術部技術員
|
5029770
|
13756708735
|
安全環保組
|
組長
|
吳怒
|
安全部部長
|
5029780
|
13894990755
|
成員
|
張超
|
安全管理人員
|
5029781
|
18843805112
|
張婷婷
|
安全管理人員
|
5029783
|
18243833621
|
李嘉誠
|
安全管理人員
|
5029782
|
15843013412
|
宋海龍
|
安全管理人員
|
5029784
|
18804420513
|
陶蓉
|
安全管理人員
|
5029783
|
18604383934
|
設備搶險組
|
組長
|
杜禹君
|
設備部副部長
|
5029753
|
5029750
|
成員
|
設備部全體成員
|
5029753
|
5029752
|
消防救援組
|
組長
|
安文凱
|
消防隊副隊長
|
5029916
|
15304381363
|
成員
|
消防隊全體成員
|
5029910
|
|
|
火警
|
|
5092119
|
|
|
中控室
|
|
5029876
|
|
物資供應保障
組
|
組長
|
李星亮
|
供應公司經理
|
5029830
|
15904381949
|
成員
|
供應公司全體成員
|
5029832
|
|
通訊保障組
|
組長
|
杜禹君
|
設備部副部長
|
5029753
|
5029750
|
成員
|
設備部全體成員
|
5029753
|
5029750
|
信息發布、后勤
保障組
|
組長
|
劉維民
|
綜合管理部副部長
|
5029930
|
13614480505
|
成員
|
綜合管理部全體成員
|
|